发布日期:2025-11-02 浏览次数:
南宫28官网,南宫28官方网站,南宫28APP下载/NG南宫28官方网站【永久网址:363050.com】NG南宫官网提供多种类型的游戏和娱乐内容。用户可通过app轻松登录,享受丰富的娱乐项目和高质量的服务。南宫28娱乐官网,南宫28娱乐登录入口,南宫28官方网站,南宫28app,南宫pc,南宫pc28,南宫28官网,南宫28ng娱乐官网,南宫28平台,南宫28APP,南宫28下载,南宫娱乐城,南宫游戏,南宫游戏平台,南宫游戏官网,南宫官网,欢迎注册娱乐2025 年 10 月末,英伟达(Nvidia)的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市值一举突破 5 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首家跨越这一市值门槛的公司。自 2022 年底 ChatGPT 横空出世以来,英伟达股价累计上涨了超过 12 倍,AI 革命不仅推动标普 500 指数创新高,也引发了关于科技估值泡沫的讨论。如今,英伟达的市值甚至已经超过了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总规模,按全球 GDP 排名来看,英伟达的市值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令人感慨的是,这家 AI 时代的超级明星,在加密货币领域也曾有过一段 “蜜月期”。本文将回顾英伟达与加密挖矿行业那段跌宕起伏的往事,以及为何选择抽身转向 AI 核心业务。
回顾英伟达的发展史,也是科技叙事不断演进的一部传奇。英伟达成立于 1993 年,靠着发明 GPU(图形处理器)起家,搭上了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 PC 游戏热潮顺风车,英伟达的 GeForce 系列显卡大获成功,公司迅速崛起为显卡霸主。然而,当游戏市场逐渐饱和、增长放缓时,英伟达也曾面临库存滞销的困境。幸运的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 一次重大转机是加密货币热潮。
2017 年,比特币、以太坊等加密货币价格飙涨,掀起 “挖矿” 热潮。由于 GPU 非常适合并行计算来挖矿,全球矿工争抢显卡,一时间 GPU 变成了印钞机,供不应求,价格飞涨。英伟达顺势成为这场加密牛市背后的最大赢家之一,卖卡收益盆满钵满。
2020 年下半年开始,加密市场在经历两年寒冬后卷土重来。比特币价格从年中不到 1.5 万美元一路飙升,至 2021 年初最高突破 6 万美元,以太坊从几百美元涨至 2000 美元以上。新一轮币价高歌猛进,再度点燃了显卡挖矿狂潮。矿工们大举扫货新一代的 GeForce RTX 30 系列显卡,导致原本面向游戏玩家的高端卡奇货可居,市场再次陷入 “供不应求” 的疯狂境地。英伟达 RTX 30 系显卡发布时本以高性能高性价比令游戏玩家惊喜不已,但随着以太坊挖矿收益暴增,这些显卡的实际售价被推高到离谱的程度,建议价人民币 2499 元的 RTX 3060 在市场上炒到 5499 元,旗舰级 RTX 3090 甚至喊价近 2 万元。
但是显卡持续缺货的现象使得玩家与矿工的矛盾被推到台前。英伟达选择 “双线并行” 的应对,一边给面向玩家的 GeForce(先从 RTX 3060)下调以太坊哈希率,但后来被发现不过是掩耳盗铃,实则上,矿工发现给 RTX 3060 插 “假 HDMI 小尾巴”(dummy HDMI),使其认为其他显卡也在作为显示适配器运行,从而绕过多卡场景下的算力限制,实现全速挖矿。
另一边专门为矿工推出 Cryptocurrency Mining Processor(CMP) 系列,试图实现 “分流”。官方博客当日明确表述:“GeForce 为玩家而生,CMP 为专业挖矿而生。” CMP 将取消显示输出、开放式挡板以提升密布矿架的风道,并下调峰值电压/频率换取能效稳定,但也正是由于CMP 没有显示输出、保修期短,对矿工而言退出难度更高,而 GeForce 既能挖矿又能翻新后转售给可怜的玩家接盘,残值与流动性更优。因此最后该项目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淡出人们的视野。
据英伟达财报披露,2021 年第一财季用于 “挖矿” 的显卡销量占据了当季出货量的四分之一,当季加密货币专用芯片 (CMP 系列) 销售额就达到 1.55 亿美元。在加密热潮加持下,英伟达 2021 全年的收入飙升至 269 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 61%,公司市值也一度突破 8000 亿美元。
然而,这种好景并未长久维持,2021 年 5 月 21 日,中国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提出严厉打击比特币挖矿和交易行为。随后新疆、青海、四川等地相继整治关停矿场,挖矿业务快速 “刹车”。同月 — 次月间,比特币算力与币价同步承压,矿工群体被迫外迁或清盘设备。到 9 月 24 日,央行与多部门发布联合通知,将所有虚拟货币相关交易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并提出全国范围内 “有序清退矿业” 的要求,政策层面进一步 “补孔”。
对于华强北的矿机从业者来说,暴涨暴跌的周期已是见怪不怪。经历过 2018 年初矿机“矿难”式的人仍记忆犹新,有的人黯然退场,但也有少数坚守者挺过寒冬,将滞销矿机投入自营矿场挖矿,等待下一轮行情。事实证明,2020–2021 年的大牛市再次让坚持下来的玩家咸鱼翻身。
在 2022 年 9 月,加密行业发生了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以太坊区块链完成 “合并” 升级,从工作量证明 (PoW) 机制转为权益证明 (PoS),不再需要大量显卡参与挖矿。这标志着延续多年的 GPU 挖矿时代宣告终结,缺少了加密矿工的特殊需求,全球显卡市场迅速降温,对英伟达的业绩也带来直接冲击。2022 年第三季度英伟达营收同比下滑 17% 至 59.3 亿美元,净利润仅 6.8 亿美元,同比下跌达 72%。英伟达股价在 2022 年一度跌至 165 美元左右,较高点接近腰斩,昔日加密红利瞬间变成了业绩负担。
面对矿圈的疯狂和游戏玩家的抱怨,以及周期性盈利带来的问题,英伟达逐渐认识到必须在加密货币挖矿浪潮中寻求平衡,并适时与之 “划清界限”。随着币价暴涨带来的泡沫隐忧,公司在财务合规上也吃过苦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后来调查发现,英伟达曾在 2018 财年连续两个季度未充分披露加密货币挖矿对游戏显卡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比例。这被认定为信息披露不当。2022 年 5 月,英伟达同意与 SEC 和解并支付了 550 万美元罚款。这起事件使得英伟达重新审判与加密行业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虽然加密矿潮带来了可观利润,但另一方面其波动性和监管风险又可能反噬公司声誉和业绩。
2022 年以太坊转为 PoS 后,GPU 挖矿需求断崖式下跌,英伟达游戏显卡业务很快回归常态供需。黄仁勋也多次强调,公司未来的增长动力将主要来自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自动驾驶等领域,而不再倚重加密货币等投机性业务。可以说,在经历了一轮 “矿卡热” 的高潮与降温之后,英伟达果断地与这个具有高波动性的行业划清了界限,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更广阔也更有社会价值的 AI 计算版图之中。同时英伟达在最新的面向 AI 初创企业 Inception 计划的官网中也已明确列出 “不符合资格的组织类型”,其中包含 “与加密货币相关的公司,可以看出英伟达明确希望与以往的加密老朋友划清界限。
那么在全面拥抱 AI 产业之后,英伟达的芯片业务与加密行业是否还有交集?表面上看,自以太坊告别 “挖矿时代” 后,GPU 与传统加密挖矿的关联已经大幅减弱。比特币等主流币种早已使用专用 ASIC 矿机,GPU 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是加密矿工争相抢夺的 “香饽饽” 了。然而,两大领域间并非毫无交集,新的融合点正以不同形式出现。
一些曾深耕加密挖矿的企业正在将业务重心转向 AI 算力服务,摇身变为英伟达的新客户。不仅如此,传统比特币矿业公司也开始探索将富余的电力和场地资源用于承接 AI 计算任务。一些大型矿企近期已将部分设备由挖矿专用芯片更换为用于训练 AI 模型的 GPU 硬件,在它们看来,相较动荡不安的加密货币挖矿,AI 训练能带来更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
2022 年 11 月,OpenAI 的 ChatGPT 横空出世,AI 大模型在全球掀起巨大轰动。对英伟达而言,这无疑是命运馈赠的又一个 “百年一遇” 良机。全世界突然发现,要驱动这些 “耗算力如饮水” 的 AI 怪兽,离不开英伟达的 GPU 硬件支持。
ChatGPT 爆红后,各大科技公司和创业团队纷纷涌入 “大模型” 赛道,训练 AI 模型所需的算力需求呈爆炸式增长。英伟达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本质,即无论科技如何变迁,算力永远是数字世界的基础货币。
当前,英伟达占据着超过九成的大模型训练芯片市场份额。A100、H100、以及新一代 Blackwell/H200 等 GPU 已成为 AI 加速计算的行业标准。由于需求远超供应,英伟达在高端 AI 芯片上拥有超乎寻常的定价权和利润空间。据高盛预测,2025 年至 2027 年仅亚马逊、Meta、谷歌、微软、甲骨文五大云服务商的资本开支预计将接近 1.4 万亿美元,比前 3 年翻将近三倍,这些真金白银的大手笔投入,筑牢了英伟达天价市值背后的基础。
但 AI 领域曾出现过一次 “降本增效” 的冲击波 — — 开源大模型 DeepSeek 的爆火。DeepSeek 项目声称仅用约 557.6 万美元的极低成本,就训练出了性能媲美 GPT-4 的 DeepSeek V3 模型,随后又推出了超低推理成本的 R1 模型。
当时业内一片哗然,许多人唱衰英伟达,认为这种低成本 AI 模型的出现,意味着中小企业也能用更少 GPU 部署大模型,可能冲击英伟达高端 GPU 的需求。“AI 算力需求是否会被效率革命取代?” 成为热门讨论。而受此预期影响,英伟达股价一度大幅下挫,收盘跌约 17%,单日蒸发约 5,890 亿美元市值(被称为美股史上最大单日市值损失之一)。
然而,短短数月后事实证明,这种担忧是一叶障目。DeepSeek 带来的并非算力需求的消减,反而是新一轮算力需求的爆发。其技术路线本质上实现了 “算力平权” — — 通过算法创新和模型蒸馏,大幅降低了大模型的硬件门槛,让更多机构和企业能够负担 AI 应用。表面看,因为模型效率提升,好像 “不需要那么多算力了”;但实际上,DeepSeek 现象大大普及了 AI 应用,让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大量企业争相接入 DeepSeek,引发了一轮 AI 应用潮,推理计算迅速成为算力消耗的新主力。这正应验了著名的 “杰文斯悖论” — — 技术效率提高反而加速资源消耗。DeepSeek 使 AI 门槛降低、应用激增,结果就是算力资源更不够用了。
事实证明,每当有新的 AI 模型诞生,往往意味着新的 GPU 订单接踵而至。AI 创新越多,英伟达越强,在这次 DeepSeek 风波中再次得到验证。英伟达 2025 年 2 月发布的财报显示数据中心业务大超预期,更深层次看,DeepSeek 的成功对英伟达来说并非威胁,恰恰说明了 “降本增效” 会带来更大规模的应用扩张,从而推高算力总需求。这一次,DeepSeek 反而成了英伟达算力帝国新的燃料。
正如人工智能先驱吴恩达所说:“AI 就是新的电力”。在 AI 即电力的时代,英伟达这样的算力供应商无疑扮演着电力公司的角色。通过庞大的数据中心和 GPU 集群,源源不断为各行业输送 “能量”,驱动智能化转型。这也是英伟达市值能够在两年内从 1 万亿飙涨到 5 万亿美元的核心逻辑 — — 全球对 AI 算力的需求出现了质的飞跃,各国科技巨头竞相投入军备竞赛般的资金采购算力。
市值攀上 5 万亿美元后,英伟达的其影响力和体量之大,甚至已经超越了许多国家政府在经济上的影响力。英伟达不再只是让游戏画面更流畅的 “显卡” 厂商,而摇身一变成了 AI 时代的燃料,成为这场淘金热中公认的 “卖铲人”。随着体量的增加,英伟达员工的造富神话也不断在业内流传,许多英伟达员工持有的股票价值,甚至已经超越了他的年薪。而英伟达本身也通过不断 “讲述” 新的科技叙事,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跃迁,游戏显卡为其打开了第一扇门,矿潮赋予了第二次增长,而 AI 则将英伟达送上了真正的巅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